外資開買重電四雄?產業趨勢與優勢 2025.08.30

外資開買重電四雄?產業趨勢與優勢 2025.08.30

在全球能源轉型與AI科技浪潮的推動下,重電產業已成為市場的熱門焦點。重電設備是電力系統的關鍵基礎設施,從發電、輸電到配電,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在台灣,有四家公司因其在產業中的領導地位,被稱為「重電四雄」。儘管重電股近期陷入整理格局,未能跟上AI類股的漲勢,但在AI與政策雙重驅動下,其長期成長動能仍備受期待。

本篇文章將客觀介紹這四家公司,剖析其各自的核心業務與市場優勢,讓您能更深入地理解這個充滿活力的產業。

重電產業介紹

重電指的是處理高電壓、大電流的電氣工程領域,其產品是電力系統的關鍵基礎設施,從發電廠到家戶,都需要重電設備來確保電力的穩定傳輸與分配。

重電產業的成長,主要來自兩大趨勢:

  1. 台灣電網升級:政府推動的「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」,原訂10年完成,但賴清德總統已下令提早於2028年完成,這項總計將投入新台幣5,645億元的計畫,為國內重電業者提供了穩定的訂單來源。
  2. 全球能源與AI浪潮與政策轉向:AI伺服器耗能暴增,數據中心儼然成為全球電力黑洞。高盛預估,即便能效持續提升,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用電需求仍將比現在增加160%。美國總統川普曾直言,風能與太陽能是「世紀大騙局」,這預示著未來美國的能源政策可能從綠能轉向核能或傳統發電。無論何種能源形式,都將對電網建設與重電設備產生巨大的巨大需求。以NVIDIA 最新一代 GB200 晶片為例,單卡功耗已達 1200W,遠超前代H100,而未來AI機櫃功率甚至將從144kW持續上升至600kW,這都催生了對高壓輸配電設備的強勁需求。

台灣重電四雄:各自的優勢

在台灣重電產業中,有四家上市公司因其業務規模與市場影響力,被視為「重電四雄」,它們各自在不同領域佔據領先地位。

華城(1519):國際變壓器市場的關鍵角色

華城的核心業務為變壓器與配電盤,其最大的優勢來自於其在國際市場的佈局。受惠於美國電力基礎設施的老舊與AI資料中心對電力需求的激增,美國市場對大型電力變壓器的需求持續供不應求。華城作為台灣少數能外銷美國的廠商,其高單價的海外訂單成為主要的營收成長動能。目前銷美比重已近40%,公司預期2025年外銷占比可望逾50%。

研究報告指出,華城上半年稅後純益達16.51億元,EPS為5.23元。其中第二季受到匯兌損失影響,EPS為2.23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華城2025年第二季毛利率達40.37%,創下歷史新高。市場給予「買進」評等,並將目標價從480元上調至 740元。華城接獲美國「星際之門」(Stargate Project)的電力設備大單,更具備高度的想像空間。

看圖,外資持有比例不低

中興電(1513):GIS設備的國內領導者

中興電在國內市場擁有獨特的優勢,特別是其在高壓氣體絕緣開關(GIS)設備領域的領導地位,是國內唯一GIS高壓開關站供應商。中興電在手訂單約 400億元,能見度達3年。除了穩固的本業外,中興電也積極跨足氫能儲能等新興領域,為其長期發展增添更多可能性。

中興電2025年上半年營收為135.5億元,年增10.4%;EPS達3.68元,其中第二季EPS為1.91元,創下同期新高。公司已通過每股4.6元股利,並於8月28日除息。市場預估今、明年EPS分別為 8.5元、10.6元。中興電已進入台積電供應鏈驗證階段,最快2026年打入台積電,未來隨海外廠區擴張,有機會將產品輸出至國際市場。

看圖,外資是否已提早佈局?

亞力(1514):半導體產業的合作夥伴

亞力不只是台電的供應商,其產品更與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。亞力的產品主要為配電盤、變壓器等電力設備,廣泛供應給半導體與高科技廠。隨著台灣半導體產業持續在全球擴大資本支出與設廠,亞力能直接受惠於這些高價值客戶的訂單需求。市場預估今、明年EPS各為 3.5元、4.3元

看圖,成交量7015,外資滿2516

士林電機(1503):多元業務的穩健基石

士林電機的優勢在於其業務的廣度與穩定性。作為台灣老牌的重電製造商,士電的產品線涵蓋重電、電裝品、車用電裝品與自動化設備。其營收來源分散,能有效降低單一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。2025年上半年營收約為175億元,EPS達4.05元,年增近12%。在重電領域,士電與台電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,穩健地參與各項電力建設。

看圖,外資買不少

產業展望與未來動能

在「台電強韌電網計畫」與「全球能源轉型」雙重動能的驅動下,台灣重電產業未來展望樂觀。IEA預估,全球電網投資金額從2023年到2030年複合年增長率(CAGR)將達10.4%。廠商們也紛紛投入擴產計畫,以滿足強勁的市場需求。

這波趨勢主要由四大因素驅動:1、AI資料中心建置;2、能源轉型;3、電網汰舊換新;4、製造業回流。受惠於內外銷訂單的雙重挹注,重電四雄的訂單能見度普遍已達2027年,顯示未來幾年的營收成長無虞。近期市場資金集中於機器人、散熱等題材股,但AI所需的龐大電能終將驅動能源政策加速落地。隨著電網與發電建設持續推進,重電產業的需求確定性高,有望成為資金輪動的下一個族群。

總結

台灣重電四雄各自憑藉其核心優勢,在不同的市場與領域中穩健發展。無論是華城的外銷爆發力、中興電的寡佔地位、亞力與半導體的緊密連結,還是士林電機的多元與穩健,每一家公司都在這波產業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成長路徑。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