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綱
Toggle川普關稅效應延燒,美股卻持續創高
自川普上任以來,關稅政策風波不斷,中國乃至全球多國相繼受到影響,美國對中國的 10% 關稅已正式實施。然而儘管壓力不小,美股不僅完全收復川普宣布關稅以來的跌幅,近期甚至頻頻創下新高。
乍看之下,美股彷彿韌性極強。但元大團隊指出:若將匯率因素納入考量,情況可能並非如表面那般亮眼。
美股以美元計價表現不俗,實則敬陪末座?
觀察全球主要股市,自 2 月以來美股雖然上漲了 7.8%,但若將其他市場以美元重新計價來比較,反而發現美股的表現其實墊底。具體數據如下:
- 美股:+7.8%
- 墨西哥股市:+5.2%
- 加拿大股市:類似創高
- 台股:以台幣計下跌 4.8%
- 瑞士股市:下跌 6.9%
元大認為,若以美元為共同基準重新評價,美股實際漲幅相對偏弱,這樣的結果來自於「匯率扭曲」的影響。
美股強勢背後的兩大原因
1. 幣幻覺效應主導各國股市表現
以台灣為例,近期台幣相對疲弱、且台股本益比偏高,即使有權值股支撐,但仍面臨評價壓力與資金競爭力不足。不過,由於全球資金偏好轉向高預期報酬的市場,外資資金呈現流出台股、轉進美股等市場的現象,使得美股價格出現相對強勢。
然而,這股強勢其實更多來自幣值變動的視覺落差,而非企業獲利基本面的支撐。
2. 關稅短期影響已反映,消費者信心尚未全面惡化
關稅影響主要反映在進口端的物價上升、消費意願壓抑,但整體市場氛圍仍相對強勁。投資人普遍視關稅為短期衝擊,尚未對整體經濟形成廣泛性衰退風險。
陸股與台股動能漸現,但仍需審慎
元大進一步指出,中國陸股雖受惠人民幣匯率彈性有限,加上「Deep Seek」技術題材激勵,表現漸見亮點。台股自 2 月以來也反彈 6.9%,接近過去年度平均漲幅(約 10%),但幅度尚屬合理區間。
另一方面,歐股與墨西哥股市近期表現突圍,主因為去年基期偏低、回彈動能強勁,屬於跌深反彈格局。
展望第三季:漲多宜保守,市場風險尚未消失
整體而言,雖然美股在市場信心與流動性支撐下維持強勢,但稅務負擔與物價壓力仍未完全消化。元大表示,第三季仍建議採取「審慎偏保守」的操作策略,尤其在多重外部不確定性仍待釐清的當下。